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导师神总结:加速读博失败的十大“天坑”[转载]

分类:经验交流发表时间:2021-04-17阅读次数:117

很多刚开始读博的同学

都觉得自己不会是延毕的那一个

总觉得三五年的时间

发一篇保证毕业的论文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现实常常与理想相距甚远

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

约1/3到一半的博士研究生拿不到学位

读博一旦失败

不仅本人难受,导师也不好过

为了帮助自己的博士生们顺利毕业

犹他大学的Mattew Might教授

总结并发表了著名的

“10 Easy Ways to Fail a Ph.D. ”

“读博失败的10大常见原因”

Matt Might教授给你数的10个坑务必绕道而行

01 完美主义

在学术界,完美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悲剧性的折磨,你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最多无限接近。

有同学常常对一篇研究论文的打磨远远超过了收益递减点,他们不断追求完美,永远不停的润色、打磨。

想在规划出完美的论文结构之后才能开始下笔的同学,永远下不去笔。

对于刚开始写论文或在写作中遇到问题的同学,Matthew Might建议从研究的提纲和一些粗略的笔记开始着手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迭代、打磨,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当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变化越来越小时,它就到达了收益递减点。在这一点上,它只需要再通过一两次修改即可完工了。在论文的写作中“足够好”远远胜过“完美”。

02 过度在意成绩或课程作业

有的博士生十分在意自己的分数是多少。实际上,【最优GPA=最低要求的GPA + ε】

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本应该用于研究的时间被浪费在了课堂上。

在头两年里,学生应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根据研究兴趣跟随一位导师,然后通过大量论文阅读后,着手尝试小型的、探索性的研究项目,而在课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只会让你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03 拖延症

慢性完美主义者往往也是拖延症患者。那些“志向远大”的热爱学习、而不是搞研究的学生往往都有拖延症。

读博士似乎对所有拖延症患者都有极强地吸引力,不幸的是,它同时也像是一个筛子,淘汰了那些效率低下的研究生。

04“独立”地过早或过晚

是被指导还是给建议,读博时,导师和学生的角色会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生转变。

关键在于把握好时机。如果在学生还没搞清楚如何选好题、开好题之前让她独立去选题,那么最后不光她交上来的论文是废纸一堆,导师也会被气个半死。

研究的早期,指导老师应该手把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定主题并助其成早期的论文。在研究的后期,学生对于课题的了解应当远胜于导师。

一旦发生这种转变,学生应该开始走向“独立”,开始学会自己选择主题,并开始着手撰写论文。即使她的导师坚持让她做别的事情,她也需要学会“独立”。

05 把读博当成是在上学或工作

读博士既不是在上学,也不属于工作。

读博是一种不断修行的体验过程,解决难题、完成一篇漂亮的论文获得同行的好评需要日以继夜的苦思冥想。

你要以宗教般的狂热与虔诚看完所有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博士研究生涯甚至还意味着贫穷和服从,毕业时你才可能得到一件期待的博士服和一顶博士帽。

那些把读博当做是朝九晚五在公司上班的研究生们,得花上至少7年才能获得学位,甚至只能拿到准博士(ABD)。

06 目标定的太低

有的研究生以最差的学生作参照,指望花最少的力气拿到博士学位。这样态度可想而知:将来他们肯定拿不到教职。而且,十有八九是毕业答辩要挂了的。

这些人挂掉基本上都是因为不幸选题不好或者计划做得太随性。

目标过低将导致你无法应对任何的不确定性。而研究恰恰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07 目标定的过高

对博士研究生来说,拿下博士学位是读博期间的主要目标,但这不是终极目标。

获得博士学位不一定要能够治愈癌症或实现冷聚变,但获得博士学位所产生巨大影响就如同你第一次开枪就击中靶心那样。

一旦你知道如何射击,你就可以一直射击,直到你击中它为止。而有了博士学位,你就如同有了终身的弹药供应。

有的导师会给你一个可以参考的研究课题清单,如果他们同意的话,你可以在里面挑一个感兴趣的而且最容易的试试。

但是要记住:你的博士学位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到一个。博士生涯对思维的训练远远胜过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课题。

08 不把委员会当回事

有的研究生忘记了学位委员会有权取消他们的学位。对于学生们来说,在最后几年里和学位委员会的委员们保持联系非常重要。

委员们需要知道你在研究什么。而且这些委员会成员可不像你导师那样对你耳提命面,你会很容易忘记他告诉你的建议。

尽管不常发生,但是我的确曾见过一位学位委员会的老师和答辩人因为意见不一致大吵起来,他们在用于评估实验的指标上有分歧。

这位老师曾在这位学生请教他的时候告诫过他指标选取有问题,但这位研究生忽视了他的建议。

不过,这位学生还是挺走运的——他只是被延期毕业了一个学期。

我知道还有一位研究生,不是在答辩期间,而是在他提交论文初稿的时候就无视学位委员会老师的建议,结果没有获得答辩资格。

学位委员会告诉他——整个初稿推倒重来。于是,他整整花了十年才完成他的博士学业。

09 误解了真正的里程碑

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课程合格、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这些都是写在纸面上的要求。

实际上,真正的里程碑是能发表三篇像样的、和你研究课题(大致)相关的好论文。

课程设计和课程合格的机制设置是为了能挽回在招生时的失误。一位学生如果发表了论文就证明了她每科顺利过关是货真价实的。

一旦一位学生发表了两篇好论文,而且她也能使答辩委员会相信她即将发表第三篇,那她就可以开题了。

假如一位学生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鉴于她可以持续的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报告并获得同行的认同,那么她就可以满怀信心的参加答辩了。

如果她的这些文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又有论题,还把她发表过的东西都装订成册,那她连毕业论文都弄好了。

当然,三篇发表论文远不足以获得教职——哪怕是在一个烂学校。不过,对拿到博士学位来说,够了!

10 什么都想学

读博的过程的确需要大量的积累与学习,但有一点千万要搞明白:博士生的学习是要将精力集中在毕业论文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是以形成论文为最终目的的。

过多的选修或者旁听一些与你研究方向无关的课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浪费时间,完全没必要。

到第三学年末,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应该已经阅读了50到150篇与你研究方向最新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

当然,有的学生在相关研究上走得太远了,专研了一大堆他们将来打算做却还没有着手的研究领域的学术资料。

导师们会对这些“志向远大”的学生失去耐心——这些学生醉心于为人类知识做出重大贡献,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完成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