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既不是工头,也不是农场主,当他的“苦力”既不会挖煤炼钢,也不会喷药施肥,无非是让学生在实验室多做点实验!学生不仅应该甘愿沦为导师的“苦力”,而且还要抢着干这种“苦力活”!如果导师让学生在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中出点力,学生难道不应该倍加珍惜和积极参与并为之效力?我的学生总是不忘在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感谢我让他们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并为我给予他们的充分信任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一位聪明的导师会给学生干什么“苦力活”呢?导师应该通过观察、谈话、侧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最好先让他做些小实验,看看他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就能初步得出他的科研素质高不高、动手能力强不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导师就要“因材施教”和“因人设项”,既不能让他负载过重,也不能低估他的能力。我曾经有两名女生,一位喜欢按部就班做实验,另一位喜欢挑战性强的项目。于是,我就给第一位女生早早定下了题目,并且按照我预先的设想开展实验;对于第二位女生,我给了她几个选项,允许她不断换题目,最后她自己选了一个题目做下去。后来,前者率先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并公派日本留学,后者的毕业论文荣获省级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并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一位聪明的学生又会如何干好“苦力活”呢?学生接受导师安排的实验课题后,应该认真领会实验的目的和意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师兄师姐和实验带教老师,更要多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不要怕耽误导师的时间,实际上没有哪位导师不愿意跟学生交流,也不会拒绝学生的当面求教。我有一位男生,计算机“玩”得十分了得,我安排他做需要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项目后,他兴致盎然地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写出了一篇漂亮的综述,还为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专业网站。在此基础上,他虚心向别人求教,拜能者为师,竟然超出我的预期完成了大量实验研究,在美国GenBank中注册了80多条表达序列标签(EST)!
若学生学有余力,还应该加强科研论文的写作训练,也可以尝试如何撰写英语学术论文。同时,还要主动向导师请教如何申请科研项目、如何实施研究课题、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此外,在课余饭后为导师跑跑腿、报报账也算是替导师排忧解难,还有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何乐而不为呢?
师生相遇是一种缘分!学生为导师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仅能为导师的研究工作“给力”,还能“借力”让自己成为未来的杰出科学人才!